本文经由2019年去新加坡考察,与2019年9月国优检查的工程实例,分析了生态建筑幕墙的设计构思,关键节点及相关施工特点,讲述了在绿色建筑技术我国的发展及与新加坡的项目的优略比较。
关键词:绿色建筑、垂直绿化
周围的景色
进行了“视图分析”,以使上层设计可以看到周围的环境。
“宽松合身”
通常,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100-150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用途。这里的设计是“松配合”的,以便将来重复使用。功能包括:
• “天庭”(即可转换以用于将来的办公室使用)
• 可移动分区
• 可移动地板
•材料的 “机械结合”(相对于化学结合),以促进将来的恢复。
• 灵活的设计(例如,最初是一处多用途的世博大楼,其未来用途可能是办公室[净可出租面积9,288平方米,效率为75%]或公寓)。
还准备了一套计划显示要转换为办公室使用,净效率为总地板效率的75%。
垂直美化
街道层面的植被向上盘旋,这是一个持续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物种迁移,从而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更高的生
态系统稳定性,并促进了立面的环境降温。
如前所述,选择物种时不得与周围环境竞争。“植被百分比”代表该地区的景观特征。影响种植选择的因素有:
• 种植深度
• 光线质量
• 保养等级
• 访问
• 方向
• 防风墙/太阳能板/特殊玻璃(词条“特殊玻璃”由行业大百科提供)
种植理念
重新引用有机物质
生产模式:光伏系统:
循环水
塔中的水自给率(通过收集雨水和中水回用)为55.1%:
• 总建筑面积 = 6,032平方米。
•需 水量 = 20加仑/天/ 10平方米。总面积+ 10%浪费
• 总需求 =(6,032÷10 x 110%)x 20加仑= 13270每加仑/天= 每天 60.3立方米x 365天 =每年22,019立方米
• 雨水收集总面积 = 518平方米。
• 新加坡平均年降雨量 = 23.439m
• 总雨水收集量 =每年12,141立方米
• 水的自给率 = 12,141÷22,019 x 100 = 55.1
净水
雨水收集系统由“屋顶集水盘”和位于建筑物立面上的“扇贝”层组成,以收集从其侧面流出的雨水。水通过土壤床过滤器流过重力供水净水系统。
过滤后的水积聚在地下储罐中,然后泵送到上层储罐中以进行再利用(例如,用于植物灌溉和厕所冲水)。自来水仅用于满足饮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