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包工头”,建全国90%摩天楼,年收入1.2万亿……说起我国的大型建筑企业,规模最大必定是中国建筑集团,作为我国专业化发展最早建筑企业,也代表着我国房建领域的最高建筑水平。而大家对中建集团印象最深的肯定是“中建几局”,中建一局到中建八局均是中国建筑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他们是怎么来的呢?
1965年7月13日,这个日子值得所有中建三局人铭记。这一天,国务院决定撤销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成立建工部一、二、三、四工程局。7月17日,建工部发文,将部属云南工程总公司和原西南工程管理局在渡口、西昌地区的施工力量组建成立建工部第三工程局。这天,在大西南的大山深处,在渡口一个叫“烂泥田”的地方,没有大礼堂,没有横幅鲜花,没有剪彩礼炮,一群人在荒野席地而坐,举行了“建筑工程部第三工程局”成立大会,从此中建三局开始了建筑征程的漫漫创业路。1966年初,建工部要求中建三局总部从四川调迁贵州安顺,建设“011系统工程”,即“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1973年7月23日,国家建委正式发出通知,在完成贵州011工程等任务的前提下,中建三局分批调迁湖北。1981年10月,中建三局接到国家建工总局来电,希望派人到深圳特区承揽任务,以支援特区建设。1981年底,中建三局率先出征深圳,在特区承接了第一个工程——深圳人民医院门诊部工程。
1982年6月,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中建三局应要求改为中国建筑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四局:天地人己,四和为佳(四和文化)
中建四局前身是1962年8月成立的建设工程部贵州工程公司,由当时国家建工部1958年下放地方的原部属建筑安装队伍和贵州省的部分建筑队伍发展演变而成。
1965年8月,国家建工部第四工程局在原贵州工程总公司基础上组建成立。此后,由于隶属关系的变化,曾先后改名为: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第四工程局、国家建筑工程总局第四工程局。1982年6月,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之后中建四局随之更名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
2002年下半年,将局总部地址从贵州南迁至广东省广州市。
中建五局成立于1981年4月,前身为1965年组建的贵州遵义国家导弹基地061工程施工指挥部,后经数次调整及合并组建了国家建委第二工程局(以下简称“二局”)。
1976年,二局迁至唐山参加震后重建工作,同年成立国家建委第二工程局湖南指挥部。1977年,国家建委第二工程局湖南指挥部改编为国家建筑工程总局直属第五工程局。1982年,划归至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
2007年12月,依照中建股份上市需要,更名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六局:正源、正思、正行(守正文化)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前身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20兵团后勤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2师合并改编而成。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为国家建筑工程总局第六工程局,隶属原国家建工局。1982,划归至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